网站首页[登录],新用户?[免费注册]
最新共享 
主页 > 新闻
珠三角港企诉苦 香港工总薪酬报告一石起浪
2010-8-17  字体  浏览量:

        南都记者 辛灵 实习生 王凡 劳工问题或正成为逼迫珠三角港企转型的最后一根稻草。8月6日,香港工业总会率团拜访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反映珠三角港企面临严重的劳工问题,并希望广东省修改或延缓实施《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和《工资集体协商》。为此,该会专门做了调查报告,显示珠三角港企劳工成本急升且短缺,而企业可承受的工资增幅有限。

  出路何在?广东省劳动厅前厅长、现任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方潮贵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应该建立,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不可避免,珠三角港企应尽快提升技术,转型升级。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亦承认,长远而言,珠三角港企都难以应付持续上涨的劳工成本。若不改变运营模式,最终将会无法生存下去。而从调查结果来看,这已是企业的共识。

  薪资成本上升

  8月6日,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孙启烈、副主席兼工总珠三角协会主席刘展灏等人率团拜访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今年珠三角企业面对的劳工短缺问题召开了座谈会。之所以如此隆重其事,是因为广东省即将实施《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和《工资集体协商》劳工权益,目前这两份草案正接受公众咨询。香港工业总会担心,这会让珠三角港企所面临的严峻劳工形势百上加斤。就珠三角港企面临的劳工问题,香港工业总会于6月底做了问卷调查,并于8月10日公布了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回应问卷的企业中,15%表示他们的工厂曾发生工人要求加薪的情形。这些发生的企业有4家在东莞、3家在佛山、在深圳及珠海各1家。其中约四成的企业,工人同时要求改善劳工福利。至于企业的回应,所有企业均应工人的要求增加工资,而六成多亦同时改善劳工福利。在这些个案中,政府没有干预。此前,今年4月,同样针对珠三角港企,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做的凋查报告显示,其劳工问题突出,但彼时尚未出现工人要求加薪的情形。而如今情势变化,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表示,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就珠三角港商而言,暂时未见大规模类似情形。然而,已有个别工厂表示正与员工就工资调升讨价还价。

  劳工短缺仍然严重

  “大部分港资企业工人的工资已远超最低工资的标准。”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表示,“而为免生产停滞及防止劳资关系转坏,企业大多主动改善工人待遇,希望消弥工人要求加薪的情形于未发。”这反映珠三角的劳工成本在继续上扬。今年6月,据香港贸发局测算,过去6个月珠三角工资水平平均上升约17%,令总生产成本增加4%至6%。另据香港中华厂商会3月份所做的调研,最令这些港企感到困扰的因素中,第一个就是劳工成本上升。

  不仅如此,劳工短缺仍然严重。据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3月份调查,160家港企中,150家即九成以上的港企都遇到劳工短缺的问题。其中,36.7%的企业表示短缺工人的比在10%或以下,41.3%企业的缺工率在一至三成之间,缺工一半以上的企业仅0.7%。而此次香港工业总会6月底的调查显示,超过8成回应的企业表示有劳工缺缺的问题,其中缺工比例在10%以下的只有16%,43%的企业缺工率在一成与三成之间,表示缺工一半或以上的,竟达一成三。两相比较,缺工率在上升。

  “劳工成本上升且短缺的问题,短期内没有办法解决。”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说,“至少今年内,这种严峻形势还会持续。”

  企业可承受的工资增幅不高

  在刘展灏看来,上述问题,对于大量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珠三角港企来说,沉重而危险。他们可承受的工资增幅不高,且难以转嫁给买家。此次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显示,在珠三角的工厂劳工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率平均为31%。由于不同行业的用工、原材料、自动化程度等等有很大差异,平均比率最低是汽车零部件业,只占6%,而最高是首饰业,达80%。

  调查显示,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可以承受的工资增幅不高。33%回应调查的企业表示,只可以承受不高于5%的工资增幅,另三成表示可接受介乎5.1%至10%的增幅,而少过两成的企业可以承受高于10%的工资增幅。有18%的企业没有回答此问题,可能代表不能承受任何增幅。至于企业可以把成本增幅转嫁给买家的比率,超过三成回应企业可以转嫁的比率少过5%,16%的企业可以转嫁的比率介乎5.1%至10%,而只有8%的企业可以转嫁多于10%的成本增幅。值得注意的是,有43%的企业没有回答该问题,可能代表不能把总生产成本增幅转嫁给买家。

  港企对策

  据此次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大部分企业的对策是逐步缩减用人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在未来一年打算逐步增加生产线自动比的程度,以减少人力需求,也有接近一半的企业表示,会逐步把工序外判。此外,66%的企业表示会逐步转型生产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报告分析,珠三角港企已普遍了解到,依赖低廉劳动力已经不能维持竞争力,也很难把劳工上升成本转嫁出去,唯有改变生产模式,把劳工成本在总生产成本的比重降低,建立品牌,把产品向价值链的更高端延伸,寻找新优势。

  此外,四分之一的企业表示会暂停投资新项目,而16%会减产以避免亏损,另有7%的企业考虑关厂结业。只有16%的企业打算把工厂搬出珠三角至省外或中西部地区;打算把厂房迁离内地至东南亚地区的企业仅有8%。究其原因,企业认为,目前广东省内和中西部地区承接生产线转移地的条件仍有待完善。港商若决定搬厂到其他地区,往往有其他例如原材料的供应、开拓新市场等因素的考虑。而且,企业普遍认为,长远来说,工资持续上升将是长期趋势,目前工资低廉的地区几年后也会随经济发展而上涨。刘展灏表示,整体而言,港商对工资持续上升感到十分担忧,因为目前大部分港资企业仍属高度依赖劳工的投入。若不改变运营模式,最终将会无法生存下去。

  地理纵深

  广州已组建工会的企业年底六成以上建立工资协商制度

  中金公司今年3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提出,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接近尾声,已逼近“刘易斯拐点”。所谓“刘易斯拐点”,中金公司预计,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成为常态,并将倒逼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实行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

  “我们不反对给工人加工资,但希望能奖惩罚懒。”刘展灏说,“我们担心这两份条例实施后,企业内部的协商谈判可能会造成内耗。”不仅如此,刘展灏表示,港企尤其担心未来劳资双方地位改变。在他们看来,这会损伤企业主的私营权。对此,广东省劳动厅前厅长、现任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方潮贵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应该要建立起来,有助于解决目前的劳工问题。他分析,一方是企业觉得困难,一方是工人觉得工资低,最好的办法是在遵守劳动法的前提下双方自主协商工资。从国外的经验看,这一制度的实施效果是很好的。

  上周,广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举办了广州市工资集体协商重点单位首批培训开班动员大会,900多名非公企业代表参加了首批培训。根据广州市工资集体协商三年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广州市将争取已组建工会的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比例达到60%以上。据悉,2008年以来广州市劳动争议案件呈“井喷式”大幅度增长,其中,涉及工资和加班工资的案件占总量的65.2%;前几年珠三角部分企业、行业、区域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这些都充分说明,当前亟须进一步推进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不可避免。”方潮贵说,随着物价上升,企业应该每年对工资做出一些调整。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统计学教授韩兆洲亦建议最低工资标准与CPI联动。据韩兆洲调研,目前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生存费用达1385元,高于目前广东最低工资标准的1100元。而港企的出路,在方潮贵看来,是必须调整模式转型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应该加快技术升级,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刘展灏也承认,劳工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他同时表示,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亦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例如企业本身的实力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为此建议政府促进企业与工会的协调沟通、支持企业拓展内销、协助企业招工等。

 

第一资源活动&会展
薪酬训练营
调研报告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

如何添加“第一资源”微信公众平台?

1、二维码扫描:可在手机上登录微信选择“添加朋友”=》扫一扫,将摄像头对准二维码图片约2~3秒、即可识别并加载微信的基本资料,添加好友;

2、按号码查找:通过输入“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众账号:第一资源
微信号:tophr-China

卓越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
SAP中国 ADP
北森 中智咨询
怡赛 爱康国宾
肯耐珂萨 关爱通
MERCER 科锐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