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去年以来已取消149项职业资格的基础上, 再取消网络广告经纪人、注册电子贸易师、 全国外贸业务员、 港口装卸工等62项职业资格,旨在通过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会议要求, 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集中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对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以及国务院行业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 有法律法规依据, 但与国家安全、 公共安全、 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关系不密切或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管理的, 按程序提请修订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认为, 职业资格制度自建立以来, 在推动人们学习技术、钻研业务、 提高技能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尤其是准入类职业资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设置,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 职业资格制度存在3大突出问题: 第一是太多太重, 职业资格制度实行以后,由于缺少一个大的框架设计, 使得很多地方和行业协会设置了不少职业资格, 而且重复量很大; 第二是有些组织、 协会、 学会在实施职业资格制度的过程中, 监督管理上做得不够好, 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分离、 鉴定和培训分离做得还不够;第三是有些职业资格是水平评价类的, 但是有的地方把它作为准入类的。 一大批职业资格认定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发展背景下,职业资格不能成为就业创业的门槛。” 汤涛表示, 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是简政放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职业资格管理上也要把该放的彻底放开, 该减的彻底减掉, 同时把该清理的彻底清除好, 不留尾巴、不留死角、 不搞变通。 要针对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转型升级的新形势,进一步把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做得更好。
下一步要抓紧建立国家职业资格管理长效机制, 向社会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 一方面, 在目录之外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另一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 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升更多产业、 岗位的劳动和工作品质,推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让广大劳动者更好施展创业创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