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未就业或离职人员又开始了忙碌的求职,在上周五和周六,贵阳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两场“金秋高校毕业生综合性人才招聘大会”上,不少大学生表示,自己还不如务工人员好就业。
学历不一定是敲门砖
当天,贵州一家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摊位收到了10多份意向书。“有求职意向的以年轻女性居多,毕竟是百货业。”招聘工作人员王女士介绍,经过一个上午的时间,看出求职的,主要是大学生和准备跳槽的求职者,但公司提供的岗位除了文员以外,对学历基本没什么要求,更喜欢低学历的求职者。
王女士说,当天上午的大学生并不是太多,因为不少岗位是公司的基层操作工,可能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够。
“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放下身段,觉得不够体面。”另一家招聘企业的主管张先生说,公司提供的也是百货行业一线岗位,他和同行经常交流,根据他的了解,还是有少数大学生已经开始放下身段,愿意去企业做基层员工,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求职人员,多数是未就业大学生或离职人员,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有一些去培训相应技能或是去夜校、职业学校学习,两三年后考个职业资格证,这样到一些技术型企业找工作就容易了,其实现在技术工人工资更高。
未就业大学生有点“急”
在招聘会现场转了一圈,记者发现现场很多未就业大学生找工作有点“急”。
“我们是学设计的,我想找设计类工作。”一小伙子告诉记者,之前有几份工作,自己没看上,觉得工资低,现在其他同学都已经上班了,自己才开始着急,现在想想其实之前的2000多块钱一个月,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也算可以的了。
正在排队,准备递交简历的男生谢昊说,他妈妈也是医生,他很想找医生工作,之前看的招聘单位都不是大医院,自己就被“剩”下了,现在着急了,有点后悔。一家社区医院招聘人员介绍,其实社区医院也是个好选择,并不比大医院差。
技术才是“硬指标”
“不仅工资比不上务工人员,感觉学历也不如有技术的。”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不少大学生感到与务工人员相比有“两不如”。
应届毕业生栾瑞,学的是财会专业,也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招聘会上,她给自己开出的起薪不敢过高。“2500元左右吧。”小栾说:“如果是大企业的话,薪水再低一点也没关系,自己之前也去参加了几场,看到很多企业开出的薪水到了三四千元,但是自己比不过那些有更高级技术证书的人。”小栾说。
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不少大学生在求职时被问最多的问题是“最擅长什么”,学历却被放在其次。“大学期间,写过什么文章?”求职者杨同学学的是法律专业,他本想应聘企业的文员,却遭遇招聘主管于先生这样一问。小杨告诉记者,他四年期间只读法律,准备通过司法考试,没有想到要花时间去写文章。
主管于先生说,他并不是想找一个文笔好的文员,关键是可以从文章中看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做文员要的是统筹协调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有时候更多的是要去主动完成一些事情,所以有学历不如有能力。
求职者王新军遇到的问题是,“能不能从操作工干起?”王新军应聘的是开发区一家企业,对方没有问他的学历,只是问他愿意不愿意去车间一线工作。他很纠结,没有技术,有学历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