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登录],新用户?[免费注册]
最新共享 
主页 HR资讯 第一访谈 专题 研究 申请读者会员 往期检索:
主页 > 第一资源_杂志 >专题
新互联网生态 VS 人才管理
2014-5-23
分享到:
 字体 

  中兴通讯 — 战略光速落地,打造移动互联网下的新文化阵地

        在移动互联网经济社会大背景中,传统企业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如果无法融入这一全新变革的时代,我们很可能失去年轻人的心。

  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融入移动互联网,打造文化阵地,让战略光速落地?

  首先,需要思考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员工特质。中兴通讯员工年龄跨度从 40 后到 90 后,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适应不同年龄的特点和个性化的诉求。我们总结了互联网时代的员工特质:崇尚个性、随时随地、热衷比较、兴趣导向、现用现找,甚至盲从跟风、缺少原创等。

  其次,思考互联网思维对原有企业文化的冲击。历史越久的企业,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冲击越大。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递迅速,真假难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司主流声音得不到宣传,很多信息被肆意猜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天下。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新文化阵地的战略呼之欲出。去年,公司完成了一大文化阵地建设——2013 年 6 月上线了我们自己开发的内网社区“易秀”,其整合了微博、微信功能,让所有有关企业和员工的信息在易秀上发布、交流、采纳。目前,易秀的日访问量 21 万人次,月活跃度逾 5 万人,建立圈子近 1400 个,拥有发言量逾百万条,评论中点赞率 95% 。2013 年底,公司又推出了手机版办公自动化平台(M O A),让它成为中兴人专属的移动办公利器。截止目前,安装用户近 2 万人。

  让沟通文化“真正落地”

  自从上了这一系统,公司内部的沟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员工说,现在再也不用担心领导的审批问题了,后台数据显示,如今领导当天完成审批的比例大幅提升。有位管理干部说,自从上了线,总是有员工把他拉到各种各样的圈子去讨论问题,让他充分体验到“被需要”的良好感觉。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之一就是打破层级关系,提供快速移动办公。在交流平台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上到总裁,下到一线工人,都是公司的一分子,可以摘掉面具畅所欲言。

  再说透明化管理,以前涉及到公司政策方面的信息,员工不可能即时获得。但如今刻意将职能部门推到透明的平台之上之后,无论是薪酬福利发放计划,还是工作环境、战略发展方向等信息,都可以即时获得,这对于促进组织沟通,提升员工满意度的作用不言而喻。

  全员参与让管理透明化

  通过M O A,我们策划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其中反响最热烈的当属“高管在线”。记得一次有员工提出:“看到阿里巴巴的弹性工作制,我们公司为何不能实行?”我立刻回复说:“请负责公司人力资源的同事安排弹性工作制的试点分析,在适合施行的部门推广。”马上,该位同事立即回复说:“接到震撼级任务,求建议。”瞧,员工间想法的上传下达,就是这么高效简单。此外,平台还不定期开展高管在线对话活动,开启组织对话新模式。比如财务主管在线,所有员工可以提出有关财务问题请高管在线回答。今年春节前在管理层经营会上,我们策划了“新年问高管”的在线活动,让 19 位高管装上 M O A,每人一台电脑,与员工深入交流,员工反响热烈。

  管理透明化的意义在于能让员工获悉管理层的想法,而管理层也能看到员工的所思所想和工作诉求,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必将促进彼此的理解,令沟通文化更加开放、真诚,有助于构筑员工深层次的认同感。

  互联网式营销重塑品牌认同

  我们还尝试通过互联网营销,重塑公司的品牌。2013 年策划的“蓝色风暴”活动,员工只要在 3 天内每天发布两条微博,宣传中兴手机,就可免费获得最新款的中兴手机一部。通过这一活动,一夜间发动了全员参与。之前没有微博、微信的员工全部将系统安装到位,开始第一天不到四个小时,数万名员工登录几乎让服务器瘫痪。之后三天,传播量达到百万级,最终 5 万员工免费获得了手机。“蓝色风暴”活动不仅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更让公司品牌借助内部员工的力量就得到一次良好的市场传播。

  还有发起的“中兴好运动”活动,每个人上传分享自己的运动视频,线下配合大量活动,访问量达 2 万多人次,正能量得到了快速传播。总结来说,我们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把企业内部、跨企业的分享和正能量的互动充分调动起来,相信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将赋予我们无限的可能。

 

         阿里集团 — 构建互联网生态系统的组织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一个个未知领域开疆辟土。无论是打车软件、即时通讯、地图导航,还是商业地产、金融投资、电信运营等多个行业均有涉猎,显示了以燎原之势吞并全产业链的野心。

  1999 年成立的阿里集团,如今业务涵盖 B2B贸易、个人零售、支付、大数据、通讯和生活分类信息等数十个电子商务领域。其超过 24000 名员工分布世界各地,飞速变化的行业特质要求打造一支快速反应、高效沟通、结果导向的高战斗力人才队伍。而这一切,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企业的招聘培训、人岗匹配、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矩形架构在这样的生态组织面前疲态尽显,H R 需要另辟蹊径,构建互联网生态系统的组织模型。

  剖析:阿里巴巴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形容阿里这艘电子商务航母和 24000 名员工的工作状态。在阿里工作 9 年,感受最深的有:快速变化,既要结果又要过程,既要长线又要短线,理想驱动,打团战,“简单”“相信”是一种核心能力……

  加入阿里之前,我服务的公司是一家效率很高的 500 强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一次组织转型,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去阿里的第一年里,目睹三次大刀阔斧的组织结构调整。尽管行业和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差距之大依然令人惊叹。

  在业务和组织都快速变化的环境里,员工状态如何?说一句玩笑话,阿里巴巴内部员工见面打招呼,不是“吃了么”,而是“你现在在哪呢?干什么呢?”

  为什么企业会有如此快速的变化调整?其一,身处互联网环境,本身就是一个高速发展和变化的行业。其二,平台化业务下客户需求多元化对平台每时每刻都产生新的要求,有时不是我们自己要变,而是被客户推动去变化以适应。其三,阿里的愿景驱动,使得在做很多选择时的路径是从未来回到当下。用马总的话说,明天就能成功的事情轮不到我们做,我们做的是 10 年以后可能造福人类和社会的事,现在努力摸索着去干。这个背景下的长期业务布局,和当下拿到结果不断对焦,带来很多看上去很大范围的“变化”。而把阿里贯穿始终来看,那个大方向从未改变。这个现状对人和组织的要求非常高,对人和人的合作,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困扰:阿里需要怎样的组织转型?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24000 名员工、快速变化的行业特质,依靠传统单线管理去处理信息、完成业务目标,同时保持很强的创新,无边界合作,非常困难。现实要求每个业务点、每个个人有很强的自我管理,且组织模式要更多元化支持业务的不确定性。有个说法比较形象地描绘新的合作模式“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散”。组织形态要回答:怎么来,怎么战,和怎么散的问题。2012 年我们开展了为期四天的H R 战略会议。

  细数未来我们遇到的挑战,并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一是阿里的文化升级。公司创始之初,B2B商业模式相对简单,更多靠人的努力去达成结果。以淘宝为代表的一个个新的业务模式,是对过去不熟悉领域的多维度尝试。几个 26、27 岁的“小二”通过平台,管着一个行业、数亿元的业务是很普遍的现象。在传统行业中,管几亿元业务,得要多么庞大的一支管理团队。这是淘宝的业务特色和需求,更是生态化业务模式下客户的需求,不仅靠年轻人的激情和热情,更需要文化升级的支持:开放、透明的心态,通过平台服务客户而不仅仅是利益驱动。

  二是建设生态系统。阿里平台化的业务模式下,管理者要尽量少直接管控,充分放权让更多可能自由发生发展。企业不但要坚持自己的使命愿景,还要不断和社会互动,通过商业规则的树立,服务大环境。

  三是重塑组织绩效模式。前面提到,重绩效,看结果,但什么是未来绩效未来结果,在新的模式下,很多传统思维和定义需要重新诠释。在直接绩效之外,还需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产出、过程、结果、创新、试错之间的平衡关系。这几个课题既有其独立性,又在底层互通。是很复杂的组织管理文化的综合工程。

  破解:建造网状、灵动的组织架构

  我们遇到的困扰源于:工业化时代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确定、单线)和互联网的业务形态(不确定、网状)之间的根本矛盾。

  为此,我们自主研发了一套 EH R 管理系统,2013 年已经上线。里面有几个核心的点:1. 全员评价,过程评价成为每个人的“成绩单”。一改以往下属绩效由主管说了算的模式,而是引入每一位员工在任何场景下,与人合作过程中的反馈信息。随时变化的动态数据,成为上下级沟通的信息参考。避免了主管单线管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员工设定的绩效目标,包括目标本身和“谁来评价”,让最有现实感的合作者、客户成为评价方。

  2. 绩效管理不再是固定时间下的阶段性总结,而是根据业务和项目,随时进行,随时反馈总结,把片段化和碎片化的积累,汇总成阶段结果。3. 配套长中短期的奖励模式,让短期结果和长期平台建设都被接纳认可。例如:年度绩效影响年度奖金,综合能力影响长期股权分配等。同时,尝试在数据越来越丰富全面的情况下,运用大数据进行人员发展。2014 年的整体规划是将与 H R 相关的操作环节,包括岗位绩效、人才盘点、晋升、候选人计划、学习、招聘等所有H R 项目,不仅由独立模块构成,还能将各模块的数据打通,引入工作平台的数据,形成完整的人员数据流,并在数据流中不断丰富每一个员工的360 度信息,无论他在哪个工作组,无论跟着谁干,他个人的能力、业绩可以忠实地被记录下来。有了阿里巴巴员工数据库,员工的工作信息全部被记录下来,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强化信息的留存和应用,弱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也就是说,谁是你的老板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个人的信息数据,公司任何一个项目组要选拔人、奖励人,全部一目了然。

  你在哪个领域有专长?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过去三年从事过哪些工作?你是哪个论坛的版主或专家?阿里业务发展得太快,我们要尽可能地从数据中挖掘员工的多面才能,根据项目随时组合随时离散。这些数据不是由 H R 输入的,而是所有工作场景中沉淀下来的。有了大数据,可以实现更客观的绩效考评和自由地员工调动。员工可以参与到他认为值得投入的工作中去,而组织可以用宏观管理调控的方式来引导员工的取舍,同时保留了员工的自主性。他既可以从他感兴趣的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也可以通过日积月累的平台贡献找到组织归属。未来员工与组织之间,就像是卖家买家的关系。员工是买家,寻找一个他喜欢的项目,看项目组是否要人,如果要人,下单竞标,最终成交。进入工作后,员工会得到多方互评,有阿里互评、双向反馈、360 评估、客户数据、市场反馈等,最终得到绩效互评,再由 H R 对沉淀的数据进行分析,给运营部门参考反馈……总之,未来的组织格局和形态将是:组织结构不是树状结构,而是由客户需求产生,是网状、灵动、随时可能变化的;岗位分工不以单一岗位界定工作,以客户需求分解出分工,且一人可能并发进行多项目多工种,升级成复合型人才;组织的评价回报是多元评价,综合回报。最后,你也许会问,在这样的生态组织下,管理人员还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企业需要他们对某些大型整合项目、多个项目并存的管理支持。当然,他们的管理职责会转换为支持和决策职责,辅导下属、为团队结果负责。而有人会被淘汰吗?如何确保竞争性?答案亦是肯定的,拿不到项目者、没有项目选用、工作量和考核不过关的员工将被自然淘汰。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邀约你进入项目,你的工作的质量在客户的评价系统中显示不好,你就被这个生态组织自然淘汰。最后总结在互联网组织生态中 H R 的角色,可以是初级管理者的辅导员,大团队管理者的组织顾问,以及人员数据运营和人员效能专家。当然,H R 作为“人的工作者”,也一定会是在新型业务和组织模式下,探索新的人际互动关系,是人性真善美的先行者。

 

  华硕电脑 — 用互联网思维颠覆校招

  移动互联网在给传统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校招提供了颠覆想象的可能。华硕电脑从去年开始首创了全球视频直播宣讲会,用互联网思路召集万人参与,实现了校招低投入广传播的良好效果。那么这场校招如何筹谋?给企业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力?我通过宣讲会、人才管理、特色活动和搭建平台四方面阐述。

  首先介绍一下宣讲会的盛况。分享一组数据,我们通过 3 天的视频直播宣讲会,吸引了万余学生同步“围观”,收到 5000 余份简历,这些数据大大超过以往的现场校招。当时,我们同步设立了 147 个分会场,平均参与人数 100 人,最火爆的超过 500 人,宣传覆盖高校共计 250 所,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收看直播,宣传影响人数100000 人以上。

  那么举办移动互联网宣讲会有哪些好处?其一,发挥资源。以前遇到校招常常会犯愁找谁主讲?既要是高管,还得有演说才能,全国巡回演讲往往耗时耗力影响工作。如今只要找到一位高管,一场宣讲会就能将他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其二,用户体验。我们打出的口号是:“今年华硕宣讲会,躺在家里就可以看”。让学生有多种选择,覆盖面更广。其三,现场互动。分会场开设微信提问,既打通了视频宣讲的互动障碍,还可以后台筛选问题,避免一些很雷的提问,更可以控制提问时间。其四,用户主动传播。我们的宣讲会能通过学生的微信微博二次传播,发挥持续的影响力。同时,我们针对关注微博的粉丝,进行活动抽奖和干货分享,进一步留住粉丝留住用户。

  其次介绍一下华硕校园人才管理的策略。为了招聘到高忠诚度的员工,十年来,我们在各大高校“预埋伏”,每年开展“华硕硕市生”的全国大招聘,积累了一大批的忠粉。比如去年,我们收到了 18311 个微信报名,加上宣讲会网申报名,共达到 22000 多名申请者,最终经过筛选,录用了 1900 多名。目前 47 个城市和 160 所高校的大一到大四的硕市生成员数每年稳定在 4700名。

  有了这些“硕市生”候选人,公司就可以做进行精英培养项目布局:一年级上半学期,指导制作营销策划方案;一年级暑假,引导他们参加门店实习;二年级进行指导代表类岗位的实习;三年级后优秀的毕业生就已经被基本锁定。之后只需要时刻关注这些“被圈养”的在校生动态,等到大四毕业那年,引导他们进入华硕学院学习,与企业未来主管互动交流,让学生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需求定位。这样完成一轮循环需要三年的时间,而只要通过一轮循环就可以将这一项目的 D N A 保留下来,之后年复一年的延续工作就变得简单了。而通过这样三年的深度接触,华硕的校招和其他企业与学生“一面之缘”的校招有质的不同,我们的“硕市生”群体与华硕有着更深的情感链接,我相信在给出的条件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华硕。比如我关注到“硕市生”中有一名中科院的学生,他拿到了美国微软的 O ffer,年薪 12 万美金。如果我公司有同等岗位和薪酬,我相信一定能成功邀请他到华硕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该项目招聘人才的长期跟踪发现,在“十年内离职人员的在职时间”这一指标上,通过华硕校园精英培养项目招录的人员比常规渠道招募的人员,平均在职时间多 33%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实习内容。我们利用华硕有遍布全国的卖场实习渠道,让学生通过门店销售岗位得到历练,这样既满足了渠道的用人需求,也给上千人解决了实习岗位。别小看这些未经世事的在校生,他们在每年我们提供的 500 多个实习岗位中工作,可以产生 1000 万的直接销量,协助销售超过 2000 万元。其实,实习就是卖“体验套餐”,华硕支付基本工资,这对企业来说成本大大低于进入企业内实习,学生也很愿意参加,可以学到实实在在的经验,而作为 H R 的我,最终能锁定 300 多名销售精英人才。

  接下来,聊聊华硕的特色活动。要动员在校生的参与热情,保持“硕市生”的活跃度,必须组织主题新颖的特色活动。比如我们去年开展了“敢梦敢当”的主题活动,其中微电影梦想行动环节,通过光影记录梦想照进实现,一起奏响时代的最强音,进行全国十佳微电影评选,线上传播超过百万人次。为期 30 天的梦想行动,微博互动参与人数超过 40 万,收集了 10 万个梦想,宣传范围超过 200 万。此外,我们还在系统内设立了积分管理系统的考核机制。

  最后探讨一下华硕校招项目背后的移动互联网团队。事实证明,将移动互联网植入校园招聘,可以实现超越预期的满意效果。在 2012 年之前,我们将校招活动外包给了供应商,结果并不理想。从去年开始,我们采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介入校招工作,新媒体的目标是立足校园打造雇主品牌和人才挖掘培养。运作一年,官方招聘网站访问量达 10.4 万人次,@ 华硕校园的微博也已经积累了 11000 多名粉丝,“华硕硕市生”官方微信粉丝量超 6 万。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建立了 14 人的校招新媒体团队,在直辖市和经济发达城市建立团队架构。在积累了上万数量的粉丝后,传播进入正循环,今后的管理就变得容易。比如“华硕校园招聘”的话题一出,就吸引了 55 万人的参与。华硕春季校园招聘短短几天就获得了 5000 多份简历。而这些官微的成功运营,不仅仅给校园招聘提供渠道,更能给很多社会活动提供平台,比如我们参与了“20 元拯救生命”的活动,不到20 小时通过微博募集到 3 万元善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这支校招小分队,将 14 个人的智慧透过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正迸发出极大的能量,它不仅颠覆了传统校招,还实现了校园招聘与雇主品牌传播、企业社会公益甚至产品品牌传播的多维融合。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浏览全部文章,请您 登录注册
《第一资源》杂志订阅
Contact Us | 联系我们

投稿
李婷 女士
T:010-84489588
E:sherry.li@tophr.net


广告
周岚岚 女士
T:021-6380 8109-808
E:marketing@tophr.net


杂志订阅
胡嘉菲 女士
T:021-6380 8922-804
E:sisi.hu@tophr.net


地址
上海市恒通路360号一天下大厦21层B01室[2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