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登录],新用户?[免费注册]
最新共享 
主页 HR资讯 第一访谈 专题 研究 申请读者会员 往期检索:
主页 > 第一资源_杂志 >第一访谈
商学院的跨文化管理 专访法国桥路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 Tawfik JELASSI 教授
2011-3-28
分享到:
 字体 

法国桥路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Tawfik JELASSI 教授毕业于纽约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加入法国桥路大学之前,他在欧洲名校INSEAD 商学院担任教授。

第一资源:能否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 借鉴您的职业发展经验, 您觉得要获得成功哪些因素是必须具备的? 哪些是非常重要的?

Tawfik JELASSI:我的职业生涯从纽约大学开始,我在那儿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担任教授。接着,我被位于法国Fontainebleau 的一所名校INSEAD的商学院聘用,我在那儿担任技术管理部门的领导。从我的职业发展经验来看,我认为成功的因素有这么几种,首先我认为是要有抱负,要对事业有激情。比如在INSEAD,令我敬佩的是,那里的员工拥有远见卓识,具备战略眼光,勇于推陈出新,同时又具有企业家精神,善于把想象力付诸于实践,并最终形成各种创意。在我看来,这就是原创精神,从最初的一个想法或概念到形成一个产品、一种服务到产品的价值最终被客户所认可。

第二是为达成目标而付出不懈地努力。从我自身的角度出发,我是一名大学教授,我的同事有时会把我看作是教育企业家,从最初的一种理念到一个项目或是培训课程的形成。按照这样的思路,在学术设计方面我会做一些必要的研究,开发新课程,为学生进行案例辅导。总之,这是一个循环过程,将最初的想法和概念转变为一个可行的学位课程项目或高管教育峰会。

第三个因素,我想机遇也很重要。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有时会碰到突发状况;有时会充满艰难险阻;有时难免会碰到不尽人意的事,例如,你想让他或她完成某项工作,但由于特定情况而无法完成。在我看来,无论你碰到了多少挫折或负面的事情,你都应该积极面对,不应该为此而沮丧,而是要知道如何重新振作起来,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如何再一次尝试,只有这样,才能从中真正获益。从我的职业生涯来看,有时会遇到挫折,有时会考试失败。但幸运的是,我能把这些挫折转变为机遇,从而使我在学术研究上得到提升。我相信,虽然人生道路荆棘丛生,但只要我们秉承信念,就能实现目标。如果我们能够百折不挠,那么最终就能取得成功。所以,我认为乐观积极的心态尤其重要,勤奋努力以及持久的耐力也同样重要。

第一资源:您所领导的学院是全世界最为知名的商学院, 能否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学院的情况, 那么学院取得成功受到众人追捧的原因是什么?

Tawfik JELASSI:法国国立桥路大学ENPC 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工程教育的大学。两个多世纪以来,桥路大学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法国工程师。最近二十年,桥路大学突破她的传统优势领域,开展了众多学科领域的教育和研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现在桥路学校的教育已经非常多样化和国际化,凭借新的欧盟教育合作框架和多种形式的合作协议,桥路学校已经与全球众多著名大学合作开展教育项目。

桥路大学的成功取决于一直以来对教学品质的重视、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优秀的教授团队,再者就是小班教学的方式,一般是30 人左右,能够进行很好的互动式教学,关注到学员的个性需求;第三是大学的研究和革新能力,比如我们对地铁系统研究和数学模型领域的研究都是世界领先的。 

桥路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有260 年的历史。桥路大学国际管理学院也近30 年的历史了。上海国际MBA(SIMBA) 是由桥路大学和中国著名的同济大学合作创立的中外合作MBA。学员完成学业后将获得ENPC 颁发的ENPCMBA 学位证书。在由英国权威的《金融时报》发布的世界MBA 百强排名中SIMBA 已连续三年名列世界EMBA 五十强。SIMBA 是亚洲首个经国际AMBA 协会认证的中外合作MBA 项目,并得到了中国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教育部的正式批准。

我觉得管理商学院就如同管理企业,两者具有共同点。尽管参与的活动会有所不同,但都会体现出一定的管理风格。学校并不是赢利机构,而是教育机构,不像企业那样以赚钱为目的。然而,在我看来,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的领导者,都应该预见到所处行业与领域的趋势,这样也许就能让每个人都了解这种趋势,并将其融入到战略与项目的实施中去。在预测趋势时,领导者不应仅仅将自己限制在某个行业里,把企业运营框死在这个行业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平衡记分卡在各个行业里所发挥的作用,并思考一个问题“我所预见的其它行业的变化是否会在某一天出现在我身处的行业”。作为技术管理方面的教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发现技术影响了某些行业,像出版业、电话业,以及零售业。身为商学院院长,我会问“技术对于教育有哪些影响?它对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又会产生哪些影响?电子教学是否将变得日趋重要?网上课程是否会成为主流的授课方式?所以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总之,我认为平衡记分卡对于这些行业而言异常重要。而善于寻找其它行业里的翘楚也是非常关键的。我觉得,领导者不应该为了自己而雇用员工,也许他们应该视变革为激励,视员工的成就为动力,不应随变革而变,而是要把变革放在企业实际运营的大环境下。在我看来,这些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当然,领导者还应充分发挥出自身魅力,具备说服他人的能力,不仅仅是发号施令,而是要能够说服员工,这一点至关重要。还有一点就是领导者不应该是概念论者,而是要拥有实际操作的方案。举例来说,我在许多案例研究中都会把以上这些要素运用到业务开发项目中。所以,我认为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把公司的愿景和战略传递给员工,而不能将这些随意丢给他人来执行,相反,若能融入到员工中,亲身参与业务开发,那么他就能体会其中的难易程度,同时他也能够了解需要作哪些改进,最终成就一个完整的公司愿景。

第一资源: 中国作为最有潜力的市场, 受到越来越跨国公司的青睐, 那么你们选择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将来又有怎样的哪些发展计划?

Tawfik JELASSI:我们在10 年前选择中国,如今很多人来到中国,中国自20世纪90 年代起在世界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商业、贸易和金融方面,这是为什么我们决定将MBA 项目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也想了解中国,这个项目也将促进中国与欧洲的交流。除了目前的ENPC MBA 项目,新合作教学项目还在规划中。

第一资源: 随着ENPC MBA 学院国际化步伐的家块, 许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员或职员将成为商学院的一个部门,那么又将如何处理多元文化所带来的分歧?

Tawfik JELASSI:我们要理解两国的文化和差异,要做到这点,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这是处理好分歧的成功因素。我们有定期的跨部门会议,积极共享各部门的信息,我们也安排一些项目或活动邀请各部门参与,让各部门增进了解。

我认为,如今的企业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竞争日益激烈。从文化角度来说,领导者必须让企业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在我看来,当今的企业不可能说“我们是一家本地企业,是一家原生态企业,因此不需要关心发生在我们地区之外的一切事务。”我觉得,技术已联结起了整个世界,即使是规模再小的企业,驻地在中国某个城市或世界某个地方,城镇也好,乡村也好,我认为企业都应该高度意识到全球发生了哪些事情。虽然偏远的企业无法与占据地理优势的企业相抗衡,例如办公室、零售业,批发商店,但它们今天能够通过数字中国和科技手段来与其它企业进行竞争。我还相信,由于其它企业能运用科技手段来超越您的公司,所以你更应该具备与它们相匹敌的实力,无论它们规模有多大。

在我看来,企业不应坐视不理,实施那些实属幻想的战略,试图维护自己的领地,而驱赶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企业不仅仅要抱着积极的态度,更要采取主动。我尝试进入这类市场,即使是海外市场。那么如何去做呢?科技无疑是一种最为廉价和便捷的方式,通过此手段让世界了解你的企业能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的价格又是如何,客户和消费者如何订购,支付方式有哪些等。所以,外部市场或海外市场的多样化使你的企业不得不具备文化竞争力,即,对这些市场和客户所在地区的文化了解。这也令我深受启发。我来自位于非洲北部城市突尼斯,在我的家乡接受了一部分大学教育,随后我便前往法国巴黎大学深造,最后在纽约完成了博士学位课程。因此,对我而言,在三个不同的国家接受教育,又在多个国家进行执教,包括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若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了解企业所处的文化以及文化赋予人们的特质。所以,我认为,当今的跨文化管理对于企业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备这样的跨文化管理能力不仅仅是要向其它国家学习,而是对它们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包括工作与生活的方式。通过商务旅行,与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并以包容的心态接受别国文化来得以实现。我觉得人们不应该对文化抱有完美的幻想和主观臆断,不该认为本国文化高于别国文化。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尝试了解别国的文化内涵。例如,一名中国学生为何会问这个问题?而这也许是法国、美国,或其它国家学生不会问的问题;又或者这个国家提供的解决方案为何会与别国不同?为何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会得出相同的解决方案呢?思维方式不同,论证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我想这对我而言很重要,作为一名教授,我试着理解为何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人却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关键是要了解相同结果背后的性质是怎么样的。跨文化管理能够通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的相互融合来得以实现,而我们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达到这一效果。在我们MBA全球课程中,不仅在班级里向每个人作讲座,而且还会给学生布置作业,比如,案例研究与分析,由4 ~ 5 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我们试着尽可能把拥有不同文化、不同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里。例如,在法国的MBA 课程中,小组也许是由一名来自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与一位法国教授组成;或者也许是一名律师和一位摩纳哥企业家又或者是一名澳大利亚工程师组成。因此,了解教授、工程师、企业家,以及商人为何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并且善于揭露事物的本质。但我们又不得不试着分析个中原因,把它们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如何获得那样的成果的?有哪些论证?如果每个小组通过1 ~ 2 年的课程学习,毕业之后就能具备这样的跨文化管理的能力。如果明天他们被公司派往国外,对他们而言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已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无数次会与来自其它国家的学生产生思想上的撞击。他们知道,与英国或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比较害羞;他们还知道,与那些崇尚定性多于定量的国家相比,工程师更相信用数字说话,以定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这便是差异。有些国家的文化更注重商业道德或企业社会责任,而其它国家也许更强调投资回报,创造股东价值,实现有形收益,注重财务利润,相反,产品和战略对于个人、社会,以及企业的影响并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第一资源:您曾研究过众多成功与不成功的企业, 那您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最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Tawfik JELASSI:我想拥有愿景很重要,这个愿景要有创新性和价值。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要充满自信的,而且具有很强的领导力,能够激发他的团队为企业的愿景而努力,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更新的发展企业的理念。

从我研究的领域来看,我对那些获得成功或者遭遇失败的企业都作了调研和分析。对于我而言,这项研究既振奋人心,又富有教益。该研究旨在寻找企业成功或是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尤其是那些遭受重创的企业,导致其失败的根源又在哪里。我从中获益良多:这些企业拥有无限创意,它们的领导者来自世界各地,利润丰厚。但它们并没有因此而自满,更不会逾越法律的界限。它们不会认为,因为你是领导者,因为你创造了利润而停下脚步,相反,它们会一如既往地前行,永不止步。这些公司擅长将尖端技术融入工作中,勇于自我挑战,它们会问“在开发产品和服务方面我们取得了成功,但下一步该怎么做?”虽然该产品和服务投入运营至今,但是这仍然无法保证未来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公司会设想它们在未来的发展情况,试图思考客户的价值所在以及揣摩客户的喜好。全球化与高科技如何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设计出最佳的业务流程和模型。所以,对我而言,这些案例研究和多次被授予的学术奖励都是一种鼓励,激励着我不断深造、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企业成败的因素。我不仅界定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如何设计创新理念,而且还对其如何将这些创新思维运用到实践中。在我看来,它们是其它企业的楷模,因为即使它们失败了,但是在领导力方面仍展现出了巨大魅力,其它企业应以此为警觉,提高预防风险的意识。作为领导者,如果不能随着企业前进,那么就将演变为激进。总之,像那样的领导者无法管理好整个公司,他们有愧于领导的名号,更会为已有的成就而骄傲自满。

第一资源: 您作为商学院的资深管理者, 您是怎样的管理风格? 那从您的工作经验中看, 您对中国管理者有什么建议?

Tawfik JELASSI:作为商学院的管理者,我一直秉持ENPC 的理念,与教职员工保持畅通的沟通,带领团队做好教学、研究和业务拓展,我愿意做个开放的、乐于倾听的管理者。

在员工管理方面,方式多种多样。那我在学校里又是如何做的呢?我会每隔几周召集院里的所有员工参加员工大会,包括院系的工作和执教人员。在会议上,事无巨细,我们会就大小事务展开讨论,在财务和学术方面包括新开发项目,专题项目、各项事务,以及遇到的疑难问题。我们会谈论正在进行的项目和新开发的项目,说实话,这类会议持续时间很长,每次开会都要三个小时,会后我都会从学院工作人员手中拿到会议记录。除了参加学院组织的会议之外,我有时会每隔几星期主持会议。简短的会议都会围绕特定的话题展开,涉及这些话题的相关人员都要参加。这里我们谈论了会议,这类会议也许需要3 ~ 4 名项目负责人员参加,共同商讨各类问题。像这样的会议会定期举行,有时每天都有,相同的话题不仅会让不同的人员参加,而且尝试让他们来跟进各类事务,通过对话、邮件的方式来实现双方的互动。我觉得,保持这样的频率至关重要,定期召开公开会议无疑能够鼓励每个人在会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通过这些会议,每个人都能了解事情的进展程度,事情的来龙去脉,正面亦或是负面。处理事情的透明度和信息渠道是关键,它们能激励员工朝正面的方向思考,共同为同一个目标奋斗,从而取得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执行战略和计划时要有一种紧迫感。由于我们院校规模较小,员工深知若我们获得成功,那么就能使每个人获益,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双赢。当然,学院会给予员工一定的薪金奖励,为他们提供培训,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我看来,对于一线员工而言,需要推动他们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员工要意识到下一步要做什么,要融入到愿景中来,要明白我们下一步该往哪儿走。若员工对这一切都能了如指掌的话,那么就是双赢;若学院能够正确处理这些事情,辛勤的劳动最终将有所回报。

我对中国的管理者的建议是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国际视野,创新的意识和持续变革的勇气,管理者需要聚焦一个领域并持续深入地创造价值。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浏览全部文章,请您 登录注册
《第一资源》杂志订阅
Contact Us | 联系我们

投稿
李婷 女士
T:010-84489588
E:sherry.li@tophr.net


广告
周岚岚 女士
T:021-6380 8109-808
E:marketing@tophr.net


杂志订阅
胡嘉菲 女士
T:021-6380 8922-804
E:sisi.hu@tophr.net


地址
上海市恒通路360号一天下大厦21层B01室[2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