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登录],新用户?[免费注册]
最新共享 
主页 > HR总监专访
福利咨询业务全球负责人 Andrew Heard 韬睿惠悦 福利咨询业务亚太区负责人
韬睿惠悦福利专家访谈录 Gene Wickes 韬睿惠悦
2014-12-27 打印 转发  字体 

第一资源:中国会计准则已在今年年初作出修订,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修订稿的发布。您认为此次修订对中国企业短期和深远的影响是什么?企业在福利和财务管理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指标或维度有哪些?

  G ene:今年年初,中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的修订稿(以下简称“新 9 号”),并要求自今年 7 月 1 日起,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含上市及非上市公司)均需执行该修订。对于境外上市企业,鼓励其提前执行该修订。

  该修订与主要资本市场的会计准则(如《国际会计准则第 19 号》、《香港会计准则第 19 号》)一致,对原企业会计准则第 9号进行了全面的扩充。新 9 号规范了薪酬的分类,提出了离职后福利的定义及会计处理规范,要求企业对设定受益计划(如退休后统筹外费用)以“预期累积福利单位法”进行精算计量,并明确了披露要求。

  主要变化:会计确认-明确对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等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计提要求与原企业会计准则相比,离职后福利的提出是新 9 号最为显著的新增变化。“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同时,新 9 号规定:“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其中,“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在中国,该类计划的常见形式是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企业年金计划。

  而 “设定受益计划” 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该类计划在中国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 典型的 “设定受益计划” 包括:·企业为退休人员支付的明确标准的统筹外养老金、生活补贴、取暖费、医疗保险缴费、丧葬费抚恤金等;·企业为离休干部、建国前老工人报销的医疗费以及支付的活动经费等;· 企业为去世员工遗属支付的生活费等。根据新 9 号的规定,企业需要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通俗地讲,就是对企业需要为员工在其未来离职或退休后支付的全部费用进行精算计量,然后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划分为已积累的负债部分和当期新增负债部分,进而影响企业净资产和当期损益。

  主要影响之一:新 9 号的修订将极大程度影响内地上市公司对福利负债的披露“新9 号” 明确了福利负债的计提要求,包括设定受益计划、辞退福利、其他长期员工福利;明确了福利负债的计量方法,要求使用预期累积福利单位法进行计量;并完善了会计披露要求。据韬睿惠悦 2014 年员工福利负债与公司财务表现研究报告显示,调研范围中仅有 88 家内地上市公司披露了员工福利负债,且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只披露了辞退福利负债。由于“新 9 号”的要求,预计 2014 年内地上市公司年报对员工福利负债的披露将有重大变化。

  主要影响之二:“新 9 号”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新 9 号”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会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员工福利议题,我想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与财务部门可能会产生一些摩擦和冲突。财务部关注报表数字,倾向于压缩员工福利开支;而人力资源部要通过福利项目吸引和保留员工。由此,“新 9 号”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比如人力资源部门在规划员工福利体系的时候需要思考,所选福利项目对组织绩效的价值如何?是否在员工吸引与保留方面非常有效?可能对公司财报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问题。人力资源部门需要通过调研、数据去论证和说服财务部门及公司高层,因此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充分认识人事政策的财务影响,实现人事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平衡。

  第一资源:2013 年底,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年金个税新政,可否结合美国 401K 计划发展实践谈谈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趋势,挑战与机遇?

  G ene:2013 年 12 月 6 日,中国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税【2013】103 号“关于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此政策一出,第一时间就得到各界的纷纷关注。

  目前,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障、企业补充养老保障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障。其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已发展得比较完善。而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障(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障制度)和“第三支柱”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障发展相对滞后。此次出台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政策, 体现了国家大力推动养老体系 “第二支柱”发展的趋势。根据我们的数据看,截至 2013 年上半年,中国已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近 6 万家,参加职工近 2, 000 万人,企业年金基金积累约 5, 400 亿元;但对比同期美国资产规模已超过 3. 7 万亿美元的 401K计划,中国的养老市场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新政将成为中国养老金体系第二支柱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将有机会推动我国养老体系 “三大支柱” 更加平衡地发展,为今后养老提供更多元、更稳定的保障:·对于尚未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新政将赋予企业更好的税赋模式,在不提升整体人工成本的基础上通过个税递延为员工提供更为优化的整体薪酬安排;

  ·对于已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新政为现有年金计划提供了进一步优化调整计划细节的方向,有利于更加充分的发挥年金计划在人才吸引保留及实现多层次养老保障的重要作用;

  ·对于已建立“类年金”等其他形式补充养老制度的企业,新政也增加了现有制度向年金计划转型的吸引力和优势。韬睿惠悦作为全球及中国最大的福利及养老金咨询公司,凭借着在海外及中国养老金市场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养老金相关信息,以及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事业单位更为有效地实现人才战略。

  第一资源:目前舆论普遍认为社保账户已经出现严重亏空,并有一些专家提出国家应尽早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来缓解支付压力,请问美国养老体制是否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G ene:从全球的情况看,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十分普遍,美国也一样。因为我们面对的共同问题就是劳动者的寿命在延长,需要更多的资金支付退休金。有的国家还有严重人口老龄化、人口负增长等问题,年轻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巨大。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增加税收;一个是延迟劳动者退休的年龄。增加税收会产生抑制经济活力的问题,任何一个政府都会审慎对待;而延迟退休是各国政府的普遍选择,在美国也如此。

  在中国,城镇养老体系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目前社会保障不足的情况越来越受关注。我们知道为了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最近有所松动,但是整个社会劳动者的年龄结构已经非常的失衡,这对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挑战很大,所以延迟退休是政府的一个必然选择。

  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是,中国社会养老体系中,劳动者工资越高退休后的社会保障替代率越低,劳动者承受着延迟退休、退休后收入落差大和通货膨胀预期等的多重压力。政府难,劳动者也很难,那么如何为整个社会养老体系疏压?这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上述的“新政”是在从政策上激发“企业与员工”的潜力,支撑整个社会保障系统更加健康,提升可持续性。

  对企业而言,都在面临异常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家都在谈人才的吸引与保留,从很多调研结果看,近年来中国劳动者对“职业安全感”的需求非常强烈。我想如果一些高瞻远瞩的企业能充分使用“新政”的利好,为其员工提供一个更具安全感的保障体系,将会为雇主吸引力大大加分。

  第一资源:前段时间监管层面对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福利的关注度甚嚣尘上,福利一时成为热点话题,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对待员工福利,未来的趋势和重点是什么?Andrew :今年,韬睿惠悦对全球市场做了员工福利调研,在中国的调研结果有一些特别发现。首先排在前三位的员工福利项目是:第一,健康福利;第二,住房福利;第三,退休金养老金。与其他国家的显著差别在于“住房福利”被特别看重,这与中国,尤其是大中城市的高房价有关。

  调研还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福利计划正从基础保障向满足差异化需求转变,福利项目设置的趋势主要有三个方向:1. 补充养老与储蓄计划2. 员工的健康与生活品质提升方案3. 弹性福利与员工可选择福利与此同时,企业主对员工的福利体验与满意度等方面也更加关注。他们希望员工能更便捷更灵活地获取所需的福利;希望通过一些方法让员工深刻感知企业的投入。现在很多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平台加强福利沟通,随时随地在线交付可选择的福利服务,以期实现福利管理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简介
只有本站会员才能浏览全部文章,请您 登录注册
打印 转发  字体 
《第一资源》杂志订阅
第一资源活动&会展
薪酬训练营
调研报告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

如何添加“第一资源”微信公众平台?

1、二维码扫描:可在手机上登录微信选择“添加朋友”=》扫一扫,将摄像头对准二维码图片约2~3秒、即可识别并加载微信的基本资料,添加好友;

2、按号码查找:通过输入“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众账号:第一资源
微信号:tophr-China

卓越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
SAP中国 ADP
北森 中智咨询
怡赛 爱康国宾
肯耐珂萨 关爱通
MERCER 科锐国际